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普通本科

专业数:8

网址:http://xzy.kmust.edu.cn

电话:0871-65916600 0871-65916609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昆明理工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现有教职工228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83人,博导29人,硕导167人。学院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兴滇人才、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各类人才60余人,省、校级教学名师12人。教师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奖项45项,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240余项。14门本科课程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并已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云南省本科高校新兴专业建设点(人工智能)。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生物医学工程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南亚东南亚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计算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省级平台,以及云南省智能信息处理省创新团队、云南省先进计算软件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等一系列科研创新团队。 近年来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400余项,科研规模2.3亿元。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获国家专利1000余件,出版专著40余部。

  •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同时发放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资格证书,本、硕、博办学层次齐全。
  •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通信工程本科专业于2013年加入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自动化专业

    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是云南省办学最早、水平最高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硕、博办学层次齐全。
  •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电子信息产业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在推进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22年获批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2024年获批加入国家工信部教考中心“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本专业融合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云南省特色专业、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一,与罗切斯特大学、北德克萨斯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云南省首批获教育部批准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省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专业第一。与华为、科大讯飞等多家著名IT企业共建了覆盖所有学生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 学制: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工程学与生命科学、医学紧密相融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是云南省唯一具有本科、硕士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云南省多家三甲医院开展合作,建立有十余个实习实训基地和联合实验室;与东南大学、东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南澳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学生。面向医疗大健康行业,培养医工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 学制:4年
    经济学学士学位

    数字经济专业

    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本专业紧扣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与数字经济学科前沿,突出培养数字技术应用与数字经济分析综合能力,立足服务国家和区域数字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知识体系的数字经济创新型人才。